医学研究指出,"吃太多,死得快!" 知道以后,你还贪不贪吃?
源自:国馆 (guoguan5000)
在用餐时,中国人习惯劝别人多吃点,真相是,如果常常吃得太撑,这无异于是让自己早点翘辫子。以下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,到底要怎么吃,才是健康的吃法。
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,其中一篇文章讨论了中国人的寿命。该文章指出,在过去25年,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了8.5岁,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。
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,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,总体来说,南方地区的寿命比北方地区要长,平均寿命排名前三的分别是:海南、上海和广东;而排名前十的省份里,只有两个是北方省份:山东与河南。 中国的百岁人瑞,主要集中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东南沿海、川渝地区,这些地区都散布在中国南方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?专家认为,有几个原因,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是北方人普遍重口味,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,蔬菜水果相对吃得少。 而南方人普遍细嚼慢咽,不但吃得细致而且讲究。吃饭狼吞虎咽,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人,常常会吃得更多。而细嚼慢咽的人,因为咀嚼食物更为充分,比较容易得到饱腹感,吃得会更少。 因而可以推论出,吃得少的人,更加容易活得长命。(消息来源:凤凰网资讯)常听人说一句话,“人的一生饭量有定数,谁先吃完,谁先走。” 以前总觉得这句话没什么根据。没想到最近美国一项长达十年的实验,居然证明了这句话。
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组,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,让牠们放开了吃,想吃就吃;而另一组猴子,则严格控制饮食,只让牠们吃七八分饱。 两组猴子的运动量相同,生活环境基本也一样。十年以后,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以下的现象:没有管制饮食的那一组,很多都长成了体胖多病的油腻猴子,得脂肪肝、冠心病、高血压的比例极高,且一半都死了。 而严格控制饮食的那一组猴子,虽然也是猴到中年,但依旧体态潇洒,100只才死了12只。
吃得多,真的死得快!(新闻来源:公众号“科普中国”)
大家还记得,六年前,复旦大学女老师于娟患癌去世,曾经轰动一时。于老师当年32岁,海归博士,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,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,还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小孩,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,都可说是完满。 但2009年,她却患上了乳腺癌。在巨大的成功之前,突然面临巨大的生死难关,这才让很多人觉得惋惜。 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,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写下了一篇《为啥是我得癌症?》,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让人警醒的地方。
“第一,我没有遗传;第二,我的体质很好;第三,我刚生完孩子,还喂母乳一年;第四,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,我那时只有31岁。”
那么为什么她得癌了?她得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她的饮食习惯:比如说,啥都吃。
孔雀、海鸥、鲸鱼、梅花鹿、麂子、野猪甚至五步蛇,凡是能看到的,她都吃过,不管是该吃的还是不该吃的,全都吃了,几乎已经到了哪怕不好吃,也要试吃一下的地步。“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。”
哪怕是身体不舒服、腰疼(其实,当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了),还要一天吃掉七个螃蟹。 而且,于老师还嗜荤如命,“每逢吃饭,若是桌上无荤,我会兴趣索然。”“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,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,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。我的食量闻名中外,在欧洲的时候,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。我很贪吃。在复旦读书时候,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,我是唯一的女生。聚餐的时候,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。”
她其实是在反思,她是山东西北的土孩子,不是海边弄潮长大的人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她的丈夫,天天吃生虾生螃蟹,没事;而她长期吃这样那样的,身体就会发生变化。 并不是说,你吃什么,就能适应什么,而是说,食物到了你的身体内,如果营养不适应,就会引起你身体发生变异。 最严重的变异,就是吃出了癌症。 患癌当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。食物、环境、睡眠、压力等,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,慢慢让你垮掉。 但是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,你绝对不能忽视!“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贪吃蛇。玩来玩去,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吃蛇。”
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华尔特.隆格,曾经研究过厄瓜多尔一个小村庄里的特殊人群——莱伦氏综合症患者。
你可以将莱伦氏综合症理解为是侏儒症,但朗格教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莱伦氏患者身材虽然矮小,但他们竟然不会罹患诸如糖尿病或者癌症!
他们会抽烟喝酒吗?会,和所有西方人一样。
他们注重饮食吗?不会,也和所有西方人一样。
关键在于他们体内的生长激素 IGF-1,也就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水平极低。
由于生长激素少,所以他们长得矮小;但也由于生长激素少,所以他们体内细胞分裂次数也变少。
从本质上来说,人的衰老,其实就是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。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,越快分裂的细胞,越快衰老。
所以从整体来看,人体细胞分裂越快,越容易衰老。
生长激素少的人,他们细胞分裂比一般人缓慢,衰老过程也比一般人慢。而且由于新细胞的产生缓慢,我们的身体会将能量转向另外的用途—— 修复受损细胞,而且会修复损伤的DNA。修复损伤的DNA,可以预防癌症的产生。 癌症的产生就是因为细胞DNA受损,导致复制异常,进而产生出了疯狂分裂的细胞。 因此说,IGF-1的减少,会让人不仅衰老变缓慢,而且身体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。 这跟饮食有关吗?当然有。 从莱伦氏综合症患者的例子,我们可以反推出正常人的情况:换句话说,吃得越多,你的身体越有能量,也越有多余的能量全速迈向衰老,甚至疾病和死亡。我们吃饭的作用,就是为身体提供能量。身体的能量,主要是用来维持细胞的分裂。吃得越多,蛋白质吸收越多,越会刺激IGF-1的生成和作用。
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,才健康?
根据诸多资料,总结出“黄金八原则":
1."饿着要比撑着好,瘦的要比胖的好 。"
年近90的肿瘤学家孙燕院士表示。 实际上,你并不需要每一顿饭都吃得太饱,每顿只需吃七分饱就够了。
如何判断自己吃了七分饱?就是按照你自己的用餐规律,如果在两餐之间不需要吃其它东西,一天只需要三餐,就证明你上一顿吃的是七分饱了。如何适度的把握,要自己慢慢尝试、慢慢适应。
2.适当饮食的开始,是少吃一口
要如何训练自己吃七分饱?就是从少吃一口开始。
什么叫一口?比如说,八粒开心果是一口,十粒花生米,也是一口。如果吃饺子,半只饺子就是一口。
如果你吃什么都注意少吃一口,你吃什么都无所谓。就像年近90岁的中南海门诊部主任王敏清医生说的。
3.晚餐哪怕不吃,也绝对不要吃过饱
如果你午餐无法做到控制,请你一定要控制你的晚餐。
美国一位健康专家曾说,“晚餐的作用,四分之一是维持生命,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。”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,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,好好看待晚餐的重要性,因为它比你吃什么都重要。
晚餐千万不要吃太晚,在七点之前吃最有益健康。因为人体的排钙高峰在晚餐后4到5小时,如果晚餐吃太晚,人睡着的时候,尿液无法排出体外,容易形成结石。
4.多吃素,少吃肉
有研究指出,素食者患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,比一般人群要低,平均寿命比非素食者要长四到五年。 而且,在非素食者中,红肉消耗量更大的人群,在总死亡率、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癌症致死率的风险更高。
在肉类里,鸡鸭鱼都属于白肉,而猪牛羊都属于红肉,培根、香肠、腊肠等都属于加工肉制品。 因此,多吃素,少吃肉;如果要吃肉,吃白肉比红肉要好,加工肉制品最好别吃。
如果觉得自己吃太多肉了,则要多吃些高纤维类食物,比如水果和蔬菜,因为纤维可以减少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,减少对身体的伤害。
5.饭前喝汤,细嚼慢咽
南方人在吃饭之前,一般会先喝汤,汤入口腔、食道、胃里,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,方便固体食物的进入。而且,喝汤能够增强饱腹感,减少进食量。
人的胃部向大脑传达饱胀信息的时间,是20到30分钟。细嚼慢咽,能够增加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感受,提高饱腹感。
最新的研究指出,在同等的饭量下,细嚼慢咽的人饭后感到饥饿的时间会大大推迟。
6.每天吃够12种食物,每周吃够25种食物
你不用担心吃得少,会对营养摄入有影响,只要你保证自己能够摄入多样的食物。
每天的食物包括:榖薯类、蔬菜水果、肉类蛋白、大豆坚果等,一天吃够12种食物,或者每周吃够25种食物,你的食谱就足够均衡了。
7.拒绝甜品,拒绝零食,拒绝奶茶
之前说过,如果你在两餐之间不感到肚子饿,你的食量才是适当的。希望你能够锻炼出自己的合适食量。
8.多回家吃饭,少在外用餐
你永远都不知道外卖、餐厅里的食物,为了做得鲜美而吸引人,放了多少不该放的东西下去。 能回家吃饭的,尽量回家吃饭;不能回家吃饭的,尽量选靠谱一点的餐厅吃饭。
有句话说得很好,人吃饭是为了活着,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。 所以,在吃饭这种事儿上,不要太用力去吃,更加不要用命去吃,因为不值得。
因此,下次不管是谁劝你“多吃点”,你都要清醒地明白,这种爱真的是有毒。吃得多,真的对身体不好,吃得恰当、吃得健康,才最重要。
节目开始报名了,萌动卡城(第二届)“亲子嘉年华,欢乐你我他”
【视频+美照】卡城全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
《卡城华人之窗协会》组织华人加西温哥华,维多利亚等四城市复活节,春季樱花节五日游纪实
带你走进卡城新中央读书馆(Calgary New Central Library)
卡尔加里居民将会被问到30 km / h的时速限制是否适合小区道路
【惊悚】加拿大这华人最多城市 万圣节大屠杀 十多人伤亡 还要关校
拿到世界冠军之后,她在40岁选择了安乐死:人生残酷,纵情活过就好
只因提了一句意见 加拿大房东遭租客乱枪扫射! 这个世道太难了...
回国注意,一航班抓了上百人,中国海关上新型武器,刚下飞机行李被封查!
这位背景吓人的老人走了...!他代表了不朽的国家精神!今天的头条正能为他!
一个被中医界保密800年的秘方,竟有这么多好处!(永久收藏)
加拿大惊曝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危机!你在朋友圈显摆的,竟然是这种脏东西…
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帮忙转发给周围的亲朋好友、朋友圈,并按个"Wow"再走!
責任編輯:陆任
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